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嘉義縣阿里山鄉勃子山及矢場谷山行


矢場谷山



勃子山



                嘉義縣阿里山鄉勃子山及矢場谷山行    恩仔98/4/18


 


        最近一部影片「一路玩到掛」的兩位男主角,一位是大富豪,一位是修車黑手,但病魔一視同仁,


不分貧富貴賤。富豪玩的方式當然和小百姓不同,享受專機、頂級餐廳、旅館等,但平民百姓一樣可「一路HIGH到底」!我總認為簡單平凡就是幸福,沒錢一樣可快樂生活。


 


        今天除了阿全與我外,還邀了我妹一起爬阿里山鄉二座冷門的山,不但潮濕還有螞蝗,第一次邀妹妹爬山,希望不要被嚇著了!


 


        一早410離開家,上二高,於中埔下交流道,走台18線阿里山公路,於50K處叉路取右下坡走嘉129線,車行不久,看到路邊好多粉紅色的大花曼陀羅,以前都是看到白色的,今天是第一次看到粉紅色的,覺得粉新奇,特意下車拍照。



大花曼陀羅


 


大花曼陀羅


大花曼陀羅Brugm an sia (brug-M an '-zee-uh)稱醉仙桃、喇叭花等,花狀如喇叭形似百合全株有毒,花色有白、粉紅、黃等,曼陀羅是毒美人,出名的有毒植物,全株有毒但可入藥,有止痛及麻醉的效果,尤以花及種子毒性最強。


 


不久來到往達娜伊谷之叉路,取右再走約3.2K取左水泥路(電線桿為山美341),遇第一叉路,在路旁看到一尾紅竹蛇,上週也看到一模一樣的蛇(但被車子壓死了),好巧喔!取直行後,遇叉路口取左,不久看到轉彎處有空地,因此將車停於一旁(從下交流道不遠起算至停車處約行41公里),700到達,710開走,沿著水泥路陡上,720到達水泥產道終點,一旁右方即登山口。


 



紅竹蛇


 


紅竹蛇、紫灰錦蛇


無毒,中型蛇,體色紅黑相間色彩美麗,其黑色環節的顏色深淺有明顯的個體差異,背鱗為19縱列。生態習性 多於夜間活動,卵生,以囓齒類或尖鼠科等之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棲息於全省低海拔的開墾地和次生林的邊緣地帶。


 



登山口


 



樹抱石


 



勃子山


 


從登山口右入山徑,一開始為竹林,730右方有一水泥小屋,為曾文水庫管理局山美水位中繼站,拍拍照續行,順稜而上,路徑明顯,只是沿途潮濕,825經過一樹抱石,不久遇叉路,直行路徑清楚,注意要取右上,進入竹林,遇到一原住民及一小朋友,哈拉一陣後續行,之後路徑粉差,經過巨石區,900登頂勃子山,標高1361公尺 ,有一顆5025號三等三角點,展望不佳。在此小休,邊抓螞蝗,妹妹的小腿上正有一隻螞蝗吸著血,趕緊賞牠一把鹽巴,阿全的雨鞋上也抓到一隻,拍完照,930續行。



螞蝗


 



螞蝗


 


螞蝗


螞蝗又稱吸血蟲,性耐饑,能經一兩年不死。常見的螞蝗有兩種,產於水中的稱水螞蝗,又叫水蛭,體形扁長而帶墨綠色,背面有黃褐色直紋,最大的約有2寸餘長;產於乾旱的叫做山螞蝗,體形細小,色灰黑,多棲息在沼澤地帶或陰濕的森林中,有的臥伏在草叢中,有的懸垂於樹葉上。行人經過,即紛紛掉下,爬上人體,以牠特大的胃口,吸足血量,原來寸餘長的,可脹大得比手指還粗。若螞蝗咬住你的皮膚,切忌用手抓牠,因為這一抓,很可能把牠的頭扯斷,讓牠留在皮膚內,導致傳染病。最好是以手拍動皮膚,或在其身上塗食鹽、白糖、石灰,或以香煙、火柴等燻燒之,則自然脫落。


 



萎蕤


 



巨石


 


路況不佳,阿全在前頭開路,黃藤、蕨類、菇類、咬人貓、根節蘭等,植物生態豐富,1020到達巨石區,之後來到山頂前竹林區,倒竹雜亂,突然巧遇一尾赤尾青竹絲。


 



赤尾青竹絲


 



赤尾青竹絲


 


赤尾青竹絲


小型毒蛇,又名赤尾鮐、焦尾巴,最大全長約90公分,眼紅色,體色以綠色為主,常有人將其與無毒的青蛇相混淆,背鱗列數為21列。赤尾青竹絲的頸部細長,頭呈明顯的三角形;青蛇頭部則為橢圓形。赤尾青竹絲的身體兩側有一條自頸部延伸至尾的白色縱線;青蛇則無。赤尾青竹絲之尾部為磚紅色;青蛇則為通體綠色。大部分雄性赤尾青竹絲體側的白色縱線下,尚有一條紅色縱線。赤尾青竹絲是台灣六大毒蛇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有明顯的頰窩,可用以感熱。


 



矢場谷山


 



回抵登山口


 


拍完赤尾青竹絲後,1120登頂矢場谷山,標高1458公尺 ,有一顆7550號三等三角點及一顆山字森林三角點,山頂展望不佳,要拍合照時,才發現三腳架不見了,不知掉落在何處?回程再留意了(結果沿路下山都沒找到)。拍完照,順便吃午餐(八寶粥),1200準時下山,1315回至勃子山,小休,1440回抵登山口,1450回至停車處,再找找螞蝗,發現阿全的褲管上有二隻(好在還沒吸到血);1500開車下山。


 


1600來到天長吊橋,可是吊橋前已用鐵門圍起禁止進入,告示說明基座因雨嚴重掏空,有崩塌之虞,因此無法進入,只好往下走至地久橋前照相。


 



天長橋


 



天長橋


 



地久橋


 




地久橋



 


天長地久


        觸口是通往阿里山的關口,亦為昔日山區特產和平地貨物的交易重鎮。居民及商賈往來阿里山地區,皆須由此過八掌溪。由於八掌溪水量不穩定,涉溪危險,架竹橋又易被水沖走,乃興議架設吊橋。日治昭和十二年(1937年)在熱心人士推動下,完成兩座吊橋架設。配合日人感念的天長節(天皇生日)、地久節(皇太妃生日),這兩座吊橋分別取名「天長」和「地久」。上方的橋為「天長橋」,下方的橋為「地久橋」。時至今日,兩座吊橋的交通功能已被取代,但仍受到遊客的歡迎,這或許和「天長」、「地久」的橋名深具情意,總讓人興起浪漫和幸福的聯想有關!


 


逛了一下「天長地久」後,隨即開車上路,上二高,於1800回到家。


 


PS:難得今天與妹妹一起爬山,我笑說還有第一次被螞蝗吻的經驗,平常沒爬山的她,竟然能全程走完,以後如果有較佳的路線,再一同爬山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