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島之戀澎湖3日遊 恩仔2018/4/29-5/1
|
七美雙心石滬 |
距離上次到澎湖(2011/9/10-12),已時隔將近7年了,上次也是參加公司三日旅遊,因此有些景點是再度重遊。
簡要行程:
D1 4/29
6:50:公司集合→7:00開車→布袋搭10:00船→11:30澎湖馬公→通樑古榕→跨海大橋→大菓葉玄武岩→二崁古厝→晚上BBQ
D2 4/30
8:00出發→搭8:30船到望安→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中社村花宅聚落→七美雙心石滬→七美人塚→桶盤嶼巡航→三號港免稅店→澎湖花火節煙火
D3 5/1
8:00出發→搭8:30船到海上牧場(碳烤生蠔、釣魚)→市區古蹟巡禮(外婆澎湖灣、天后宮、四眼井、中央古街)→搭16:30船→18:00布袋港→晚餐→21:20回到家
詳細行程:
D1 4/29
一早6:50於台中工業區集合,7:00出發往嘉義布袋,搭乘10:00太吉之星往馬公,今日風平浪靜,11:30抵澎湖馬公,坐上遊覽車後,一路經中屯風力園區」,於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2001年10月正式商業運轉,風力發電廠位於中屯第二苗圃,目前已規劃為風車公園。雖已過了12:00吃飯時間,但因此時為旺季,餐廳還在人滿為患,領隊因而先帶往「澎祖」試吃再前往午餐。
|
布袋港 |
|
馬公港 |
|
馬公港 |
|
中屯風車 |
飽餐後,第一站來到「通樑古榕」,位於澎湖縣白沙鄉通梁村保安宮前廣場,樹種為白榕,年齡已三百多歲了,因長成90幾條盤節錯綜的氣根,因此被奉為神木,更獲選為澎湖縣樹。還到通梁古榕巷子對面的自由冰品吃仙人掌冰及美味的炸花枝丸。
|
通樑古榕 |
|
通樑古榕 |
|
通樑古榕 |
接著到跨海大橋拍照,澎湖跨海大橋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橫跨白沙嶼和漁翁嶼(西嶼),全長共計2494公尺,讓西嶼和白沙兩地交通暢流無阻,是國際著名的跨海大橋。
|
澎湖跨海大橋 |
|
澎湖跨海大橋 |
15:20來到「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位在澎湖西嶼濱海公路,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間,是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便利,決定在大菓葉挖土造港,意外地發現這片玄武岩柱。玄武岩的產生是由玄武岩熔岩多次經過地底裂隙湧出地表冷卻而成的,因澎湖特殊的地形,產生了許多這種景觀,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和澎湖其它地區的黝黑玄武岩較不同,主因是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每節長寬各約50公分左右,可堆高到數公尺或數十公尺,澎湖較有名的是桶盤嶼與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
|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
近距離欣賞大菓葉玄武岩,那節理分明的柱狀岩石,更顯壯觀,讓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接著來到「二崁聚落保存區」,二崁聚落主要是由三、四條村道的古厝建築,全村僅有40-50戶,二崁古聚落是澎湖最大單姓古聚落,全聚落都為陳姓,早年以經營中藥材聞名,近年來積極發展成為觀光聚落。隨處可見的完整的古厝群,建築不少都是採用當地澎湖的石頭或珊瑚礁岩砌成,算是蠻特別的。
|
二崁聚落 |
|
二崁聚落 |
|
二崁聚落 |
|
二崁聚落 |
在這裡隨處都可看到澎湖的褒歌,就算台語再輪轉,來到這裡看到澎湖的褒歌還不見得能馬上知道它的念法跟意義。二崁裡最出名的二崁傳香是由各種草藥製作而成,採澎湖的天人菊、艾草、山芙蓉(澎湖三寶)以生態保存的理念,採其莖葉、研成粉末、用人工搓成柱香,用以驅蚊、避邪、薰香,是非常天然環保的薰香。還可看到到漂亮的小菊花,每年的四、五月會在澎湖盛開的「天人菊」,能在東北季風冷冽強勁的澎湖存活下來,就像澎湖人堅毅的個性,所以澎湖又稱菊島。
|
二崁聚落--傳香 |
|
二崁聚落--天人菊 |
離開二崁聚落後至雅霖大飯店Check in,要在此住二晚;晚餐到「南海碼頭」吃BBQ,只是這麼熱的天,吃碳烤的東西,實在是吃不了多少,幾乎猛灌飲料,應是喝飲料喝飽的。
D2 4/30
一早就到了南海遊客中心,搭乘8:30船到望安,9:30先到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旁逛逛,為一座酷似海龜造型的建築,矗立於望安嶼東南方。望安是澎湖縣面積最大的離島,由19個島嶼所組成,其中6個為有人島。望安島原名「八罩」,位於馬公南方海域上,介於澎湖本島與七美島之間,距馬公半島約18海浬,而距七美島約11海浬,島上地形起伏,南低北高,四周海蝕平台發達,天台山為全島最高峰「山上有呂洞賓足印石」,為望安的著名名勝。
|
望安 |
|
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
|
中社村 |
|
花宅聚落 |
|
花宅聚落 |
|
花宅聚落 |
|
花宅聚落 |
9:50來到花宅聚落,位於望安島西岸中間偏北的低窪海濱,後已改稱為中社村,是台灣地區極少數保留完整的漢人聚落之一,曾於2010年4月被文建會公告登錄為全國第一個「重要聚落」,這的民居、菜宅等建築物都以玄武岩和咾咕石(珊瑚礁石石灰岩)砌成。
|
花宅聚落--爆米花球 |
|
花宅聚落--海菜 |
|
花宅聚落 |
|
花宅聚落 |
望安有個很特別的名產「爆米花球」,顧名思義就是把爆米花弄成球,等同於當地嫁娶時用的喜餅,因澎湖是離島,而望安島則是離島中的離島,因交通不便,運補常因氣候因素中斷,島上人辦喜事時若遇到船隻停駛,常常會等不到喜餅,於是利用島上生產的食材替代喜餅,爆米花球就這麼面世了;而最特別的是望安島上只有一家「全家」。
|
望安 |
10:50搭船離開望安,11:30抵達七美,七美鄉舊稱南嶼、大嶼、南天島,是澎湖縣最南端的一個鄉,1949年,當時的澎湖縣縣長劉燕夫前來巡視時為紀念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倭寇侵犯本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節之「七美人塚」貞烈事蹟,經呈報省府核准後,始正式更名為「七美鄉」。
|
七美雙心石滬 |
|
七美雙心石滬 |
|
七美雙心石滬 |
|
七美 |
先吃中餐,之後搭車前往雙心石滬,位在於東湖村的頂隙,所以又被稱為「頂隙滬」。澎湖縣共有 500多座石滬,雙心是七美島唯一的石滬,造型特殊,是由兩個石滬搭成的心型,頭尾相接,形成兩個愛心相連的浪漫景象,心心相印,就彷彿兩個戀人相依偎一樣。七美鄉雖然僅此一石滬,但因造型優美,反而成為遊客駐足的焦點;終於看到最期待最美麗的雙心石滬,真是超激動興奮。
|
七美雙心石滬 |
石滬是海邊常見的一種捕魚設施,原理為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中覓食海藻,退潮後,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被阻,困於滬內,漁民藉此捕捉漁獲。
|
七美石獅 |
|
龍埕 |
12:50來到大獅風景區,位於七美鄉中和村山頂的海濱,由觀景台往右側晀望,可看見很像獅子形狀的柱狀玄武岩,故有「石獅」之稱;往左方眺望,可看見龍埕海蝕平台,由火山角礫岩形成,褶皺地形的平台因受擠壓而有明顯的彎曲構造,形與巨龍相似,故有「龍埕」之稱。
|
月鯉灣浮潛 |
|
七美燈塔 |
之後搭車經過月鯉灣看到有人在浮潛,這是七美滿著名的浮潛地點。七美嶼燈塔又稱七美燈塔、南滬燈塔,興建於1937年,是澎湖最南端,也是最晚興建的一座燈塔,於1989年整建後,高8.3公尺,8000燭光,塔光可達19海浬。
|
七美人塚 |
|
七美人塚 |
|
桶盤嶼 |
|
桶盤嶼 |
13:35抵七美人塚,進去裡面參觀需要門票,50元/位,在外面就可拍到了,我們就都沒進去了。13:45回抵七美港,一旁有便利商店「全家」(七美最先有的,2015年才有的7-11。之後搭14:00的船離開,回馬公半途巡弋桶盤嶼,位於馬公西南方,距離澎湖本島6海浬,船程約20分鐘,全島均由玄武岩節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繞而成,柱狀節理發達,從海上遠眺看起來就像一排排的石柱林立在島上,十分壯觀,因外型像倒蓋的臉盆故稱桶盤桶盤嶼。
|
菊島之星 |
|
澎湖花火節 |
|
觀音亭彩虹橋 |
|
澎湖花火節 |
|
澎湖花火節 |
|
澎湖花火節 |
15:10回抵南海遊客中心,續行至「3號港」逛逛。晚上的重點就是到「菊島之星」晚餐,及去觀音亭彩虹橋看澎湖花火節煙火,澎湖花火節所施放煙火的地點位於觀音亭旁的「西瀛虹橋」,是澎湖地區第一座鋼拱橋,夜晚時,拱橋上就會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繽紛亮麗四射,在一旁可近距離欣賞絢爛煙火,也離主舞台近,可欣賞到舞台表演,在煙火施放的過程中還可以聆聽音樂搭配,十五分鐘的施放煙火絕無冷場,整場煙火從平面變成立體,視覺層次分明,煙火在頭頂上炸開的震撼臨場美感,真是美不勝收。
D3 5/1
今天依舊來到南海遊客中心,搭乘8:30船到海上牧場,因之前來澎湖已嘗試過了,倒不覺得新鮮,是一種海上休閒活動的平台,除了可以海釣以外,也可在海上烤鮮蚵及吃海鮮粥吃到飽,只是剛吃飽又加上蠻熱的,牡蠣也蠻鹹的,吃2、3個就不想吃了,這行程安排頗不恰當。
|
南海遊客中心 |
|
軍艦 |
|
烤鮮蚵 |
|
海上牧場 |
回到南海遊客中心後,回雅霖飯店午餐,之後到市區古蹟巡禮,包括外婆澎湖灣、天后宮、四眼井、中央古街,也都是之前已逛過的景點,因此就蜻蜓點水般走過;台灣多數的寺廟都是閩南風格,但是澎湖天后宮卻因為時代背景因素而是潮州風格;四眼井在澎湖老街為全澎湖最古老的水井,以前是這條街上居民的主要水源,而且終年有水;中央老街又稱為澎湖老街,已經被列為古蹟保存特定區。特別的除了古老的洋樓住宅、還有以在地建材咾咕石、玄武岩等所建造的圍牆。
|
澎湖毋忘在莒 |
|
外婆澎湖灣 |
|
外婆澎湖灣 |
|
天后宮 |
|
四眼井 |
|
中央老街 |
之後便去找在澎湖的好友,因她剛好在中央老街附近賣飲品,邊喝著風茹茶邊聊天,許久不見,好似有好多話聊不完!最後搭16:30凱旋3號的船回布袋,結束了3天的澎湖之旅。
菊島澎湖三日深度之旅 2011/9/10-12
PS:更多內容請參閱「恩戀山情」部落格 http://suan1219.blogspo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