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巴爾幹半島9國之旅-保加利亞、北馬其頓(索菲亞、史高比耶)2024.10.7

 巴爾幹半島9國之旅-保加利亞、北馬其頓(索菲亞、史高比耶)  恩仔2024.10.7

 


簡要行程

700早餐,800出發,1045抵里拉修道院,1150離開,午餐後,1300離開,1720清真寺、市集、亞力山大戰士紀念碑、石橋、凱旋門、特蕾莎修女紀念館、東正教教堂;1835晚餐,1935Hotel

 

    早餐後,800出發,1045抵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

    是在十世紀時由里拉的聖約翰所成立,因此用「里拉的聖約翰」而命名。這神聖的地點後來變成一個修行者的聚集地,也成為中世紀保加利亞地區的重要宗教及社群的集會所。1314世紀間,修道院遷至現址,1469年聖人伊凡的聖骨(聖物)安放在里拉修道院。1833年里拉修道院毀於祝融,18341860年重建,建築兼具文藝復興與斯拉夫風格,里拉修道院重現昔日風姿。1983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252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到訪里拉修道院。

午餐
午餐

 

    1150離開里拉修道院,1200午餐,有些人自費於餐廳吃鱒魚,我們則到餐廳對面的幽靜林內泡杯麵。餐後,1300離開,出保加利亞邊防,進入北馬其頓邊防,1720抵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清真寺
史高比耶--清真寺

史高比耶--教堂
史高比耶--教堂

 

北馬其頓共和國

    通稱北馬其頓,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首都與最大都市是史高比耶。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成員國之一,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後獲得獨立,當時國號為馬其頓共和國,通稱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由於在「馬其頓」名稱的使用上與鄰邦希臘長期存在爭議,2019212日起國號改為現名。2020327日,北馬其頓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30個會員國。

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舊城區

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舊城區

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舊城區

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舊城區

史高比耶
史高比耶--舊城區

史高比耶

    是北馬其頓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現有人口約54萬。位於北馬其頓的西北部,海拔240公尺。城市四周高山環繞,瓦爾達爾Varder河貫穿整個城市。史高比耶地區在很久以前就已有羅馬人在此定居,位在現今史高比耶的西北郊。西元518年和1963年發生了兩次災難性的大地震,現在依然可見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城市的廢墟,為了紀念1963年發生的強烈地震,在史高比耶老火車站原址,專門修建了“北馬其頓地震博物館”。在鄂圖曼帝國時期,史高比耶是著名的貿易中心,仍保存了許多當時鄂圖曼建築風格的傑出建築。

 

    史高比耶市中心以發達河為界,分為兩個行政區。北岸賽爾地區,是史高比耶的土耳其舊市區,南岸是辛塔爾,有許多現代建築,是史高比耶市區的中心。


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菲利普二世(Phili II)雕像
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菲利普二世(Phili II)雕像



馬其頓廣場(該國雖然在2019年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但先前延用的建築、廣場、路名等不變),它位處首都圈最熱鬧的Carsija區,鄰近橫跨發達河(Vardar River)、建於15世紀的老石橋(Stone Bridge),這座石橋長達200公尺、底部有著12座圓孔,是我覺得廣場一帶最具觀光價值的老建築之一,老石橋串連了徒步可達的新、舊兩大城區,是當地非常重要的行人路橋。

 

石橋
石橋


石橋
石橋

石橋

    1689年,庫馬諾沃國王KING OF KUMANOVO(位於馬其頓的北方,為馬其頓共和國的一個區)在橋上被執行死刑;1903年,馬其頓民族革命領導者戈采.德爾切夫GOCE DELČEV亦在此被斬首,項首被置放於此橋以示眾人;2001年,馬其頓族群(希臘正教)和阿爾巴尼亞族群(回教)紛爭暴動,石橋嚴重遭破壞。現今,石橋依舊在,象徵南北兩岸的族群宗教難解的紛爭,並成了是史高比耶城市最鮮明的標誌。

 

    石橋建於1451年至1469年間,由穆罕默德二世庇護建造,連結了發達河南北兩岸,是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的地標。作為連接過去和現在的象徵,且出現在市徽上。石橋還連接最重要的馬其頓廣場和舊巴扎。

 

舊城區
舊城區

舊城區
舊城區


    舊城區裡有12世紀就已存在的舊巴扎(Old Bazaar),古老滋味的街區,滿是小吃美食、手工藝品、露天小咖啡館等,每一條街區都充滿伊斯蘭風情,是巴爾幹半島繼土耳其伊斯坦堡之外最大的巴扎。

馬上的戰士
馬上的戰士

 

    廣場的中心點立有一座高聳的「馬上的戰士」(Warrior on a Horse)噴泉雕像,底部有8名武士及4隻雄獅銅雕簇擁,其實這座雕像是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原型所打造,廣場早期的名字也稱為亞歷山大廣場,但之後因國名與亞歷山大大帝後裔等問題與鄰國希臘紛爭不斷,之後才改名為馬上的戰士、馬其頓廣場,甚至於2019年連國名也一併更改了。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以其救助印度貧民病患形象廣為人所知,但台灣很少人知道她是出生於北馬其頓史高比耶,其家庭是阿爾巴尼亞裔少數的天主教徒。她的出生地靠近石橋,房子早已拆遷,現今在地面上標誌四個角註明是德蕾莎修女出生地,當地政府並在她出生地原址旁成立了德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特蕾莎修女紀念館

 

德蕾莎修女(19108-19979月,享年87歲)出生於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市中心,原住屋因地震已全部毀損,不過市政府用四個小銅框標示出損毀前的住屋範圍,附近有一座她的銅像和紀念館,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稱為「貧民窟的聖人」。   

 

    200310月,羅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德蕾莎修女,列入天主教真福品名單。2016年教宗方濟各批准封聖,並訂94日為紀念日。

凱旋門
凱旋門

 

    凱旋門高度約21公尺的凱旋門(巴黎凱旋門高度為49.54公尺),是為了慶祝馬其頓獨立20周年所建,於2012年完工。

Hotel
Hotel

 

    1835晚餐後離開,1935Hotel

 

PS:更多內容請參閱:

Blog恩戀山情

Facebook恩言峰語

健行筆記:恩仔

Instagramanchen1219

  

#國外旅遊;#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索菲亞;#里拉修道院;#北馬其頓;#史高比耶;#亞歴山大戰士紀念碑;#石橋;#凱旋門;#特蕾莎修女紀館;#恩戀山情;#恩言峰語;#hikers#outdoor#hikingcouple#coupl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