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恩仔的百岳地圖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走一趟古今絲路塞外大漠風情〈下〉

走一趟古今絲路塞外大漠風情〈下〉    2004/9/14-25   

月牙泉


簡要行程

第六天(9/19):武威→張掖→千佛寺→酒泉→酒泉公園

第七天(9/20):酒泉→嘉峪關→玉門鎮→敦煌

第八天(9/21):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夜臥火車→吐魯番

第九天(9/22):吐魯番(千佛洞、火焰山、葡萄溝、蘇公塔、交河故城、坎兒井)

第十天(9/23):吐魯番→達板城→烏魯木齊→紅山公園→南山牧場

第十一天(9/24):烏魯木齊→天山天池→大巴札→烤全羊

第十二天(9/25):烏魯木齊機場→香港→桃園




六天(9/19

大佛寺

    大佛寺原名迦葉如來寺,創建於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明永東九年救賜寶覺寺,後改稱弘仁寺,因寺內有一尊泥塑大臥佛,故俗稱大佛寺,迄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它不但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經卷文物最豐富的西夏寺院建築,而且又是與西夏、元、明諸代王室有關的名寺,相傳在元代曾有三個皇帝在此生活過。早在元明時期,大佛寺的影響就遠及歐亞,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和古哈烈國沙哈魯王使臣都曾到過大佛寺,並對寺內建築、雕塑給予很高的評價。曾記述和描寫過大佛寺當年的環境。現寺內殿宇巍峨,古樹參天,環境幽雅,景色宜人。主要建築有山門、牌坊、鐘鼓樓、大佛殿、萬聖殿、藏經殿、佛塔、配殿等。整個建築群佈局嚴謹,錯落有致。其中主體建築大佛殿面寬九間,進深七間,兩層皇檐,高二十餘米,氣勢磅礡,為全國現存最大的佛殿之一。大殿檐下和殿門西側的木雕、磚雕,刻工精細,形象生動,是雕刻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殿內現存彩繪三十一尊,主尊釋迦摩尼(臥像)身長三十五米,肩寬七點五米,造像神態自若,恬靜安祥,其造型之大,在全國臥佛中居第一,世界也為罕見而揚名中外,臥佛像後塑十大弟子,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型態各異,栩栩如生,富有沈厚的生活氣息。殿內四壁和二層板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共五百三十平方米,線描流暢,技法精湛。

大佛寺


大佛寺裡的詩句,我覺得不錯,隨手筆記下來:

「創於西夏建於前明上下數百餘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遊三千世界方知此夢是真空」。

「不滅不生法雨慈雲天外現

  無塵無垢十洲三島夢中遊」。

「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

「一覺睡西天誰知夢醒乾坤大

  隻身眠淨土祇道其中日月長」。


    
 大佛寺位於張掖市,張掖古稱甘州,於河西走廊中部,是河西走廊最富庶的地方,有14條河流匯集,全來自祁連山。素有「金張掖、銀武威」美稱。1440離開大佛寺,須行220公里至酒泉(古稱肅州)。

 

    車行經過臨澤縣,看到車外盡是棗樹,路旁都是販賣棗子的農家,臨澤小棗不會很甜且含鐵量高,因此遠近馳名。經過高台縣,路旁行道樹都是白楊樹(穿天楊),其適合在北方生長,一棵棵高高直立著,煞是好看。由於皮厚,水份不易蒸發,根深防風沙,葉小且葉面有油,可防水份蒸發,因此抗鹽鹼及乾旱。

 

    過了高台縣後,於下午430進入戈壁地形(灰戈壁);小趙滔滔不絕地說明何謂戈壁:綠色的植被一平方公里內不到90%的地方叫荒漠,白礫的叫沙漠,石頭石塊的叫石漠,鹽地的叫鹽漠,高寒的叫寒漠,砂與石混合的叫戈壁。

 

    車行到清水鎮(已近酒泉)看到處處堆積如山的洋蔥,清水鎮是中國最大的洋蔥產地,還有專用鐵路運載銷到歐洲,歐洲人比美國人更愛吃洋蔥。

 

    1900到達酒泉,酒泉古稱金泉,隨即參觀酒泉公園。相傳有人於此飲水得金而名。

 

    世傳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抵禦匈奴屢建戰功駐兵於此,武帝賜御酒遣使犒賞將軍以功在全軍,酒少人多,乃傾酒入泉與將士取而共飲遂稱酒泉又云其泉如醴故曰酒泉。

 

    是泉水味甘冽澄清如鏡,永無乾凅,冬不結冰,水氣蒸騰狀如雲煙蔚為大觀,素負盛名。

    左宗棠(公元18121885年)清湖南湘陰人,道光舉人,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軍機大臣,鎮壓過太平軍、捻軍及西北回民起義,光緒元年,督辦新疆軍務,率兵討伐阿吉柏,收復迪化(烏魯木齊)及和闐等地。

    左公柳是左宗棠1866年至1881年任軍機大臣期間,率領邊民與將士所種植的楊柳樹,現公園僅保存有三株。

    

     酒泉是西北五省最有錢的城市,十大衛星城市,十大城佳,農村的人也用天然氣(97.33%使用率),電話安裝率98.73%,即家家有電話,飲用水達到使用國際標準(全國只有四個城市)。於1930離開酒泉公園,前往酒泉賓館,一到首先看到醒目的歡迎紅布條「熱烈歡迎台灣旅遊貴賓下塌我館」,一進門口,隨即送上熱毛巾,無怪乎事先小趙已說明其服務態度必定讓大家耳目一新的,果不其然讓所有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受。吃飯時,服務親切,再三詢問;浴室內還是雙臉盆,蓬蓬頭好用,熱水適宜,就連棉被軟綿綿,且整個套入被單套裡,讓人真是睡個好覺。

第七天(9/20
    
     隔天透早就看到酒泉賓館的長官們列隊於大門口,對所有離開的客人、車輛鞠躬、揮手,且都面帶微笑,難怪被選為全國酒店學習的對象,我們也在他們揮手中依依不捨離開,於850到達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古稱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後為舉世聞名的明代萬里長城西部起點,也是目前我國萬里長城諸多關隘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軍事建築。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祁連山下的文殊山與黑山之間的嘉峪垣上而得名,由內城、甕城、羅城、外城和城樓組成。關城附近的長城,城台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形成了重關關守之勢,嚴於防守;整個關城建築精巧、嚴謹,樓閣飛檐凌空,雄偉壯觀,亭台玲瓏典雅,古樸華美。登樓望遠,戈壁風光,祈連雪景,近收眼底,海市蜃樓,鋼鐵高樓,隱約其間。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曾多次撥款修嘉峪關,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遺產保護地。一九八五年以來,嘉峪關市人民政府嚴格按照文物修復原則又進行了全面修繕。如今的嘉峪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今天的嘉峪關已失去昔日軍事防禦作用,但作為世界遺跡一萬里長城的西部起點,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建築、文化,有著一份重要的參考依據。


撃石燕鳴

    傳說,當初嘉峪關關城內有成群結隊的燕子築巢棲息,每天飛出關外覓食,傍晚相伴而歸,有一天,出關覓食的飛燕遇到大風,飛回關城時關門已閉,飛燕無法入關,風高夜黑,燕子飛越關城時,大多誤撞城牆而死,從此以後,撞壁而死的飛燕其精靈不滅,每當天晴氣爽,氣候適宜之時,在關門台基下用石塊敲擊,便會聽到「啾啾」的燕鳴聲。

    此傳說寓意:嘉峪關關城建築高大雄偉,壁壘森嚴,飛燕難以逾越。


定城神磚

    傳說當初建造嘉峪關之建築師把多出來的一塊磚放於城門上方,說是神仙托夢要放在城上,不能拿走,才能保住嘉峪關。看著那塊磚,聽著這傳說,遙想當初那建築師真是足智多謀!

    嘉峪蒙古語意為「美好的山谷」,嘉峪關位於祁連山與黑山間,只相距25公里,右修明城,左修暗壁;長城由所謂「五里ㄧ隧,十里ㄧ墩,三十里ㄧ堡,百里ㄧ城」所組成。
     

      於1100離開嘉峪關,隨後前往參觀「夜光杯」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名聞遐邇的夜光杯是用祁連山的墨玉作成,夜光杯都是雙數裝,其敲有響聲,倒滿不會溢出,有磁性,我也專程買了一對,拿回家給家人們見識瞧瞧!

 

     這絲路之旅,走河西走廊須長途坐車,從嘉峪關到敦煌須490公里,先120公里到玉門鎮,130公里到安西,經橋灣古城、柳園到敦煌。這一路上,我幾乎大飽眼福,盡情欣賞窗外的景觀。於1350到玉門鎮的玉門賓館午餐,玉門歸酒泉館管轄,玉門的石油最有名,中國第一口油田在玉門打出的。1530經過ㄧ片「黑戈壁」(氧化戈壁),因其含有鐵及銅離子。1600經過「雅丹地貌」,又稱「魔鬼城」,距離敦煌西北180公里,「雅丹」是維吾爾語「雅爾丹」的變音,意為「陡崖」。這種地貌是很古老的,因為在遠古時期,羅布泊地區以東曾經是海洋,後來地殼隆起,海水退縮形成湖泊、沼澤,再後來湖水乾凅逐漸形成戈壁,這就是古海底,經過冰河時期的侵蝕而逐漸形成這種奇特的地貌。

 

    雖然是漫長的戈壁,但沿途都有加油站,因此大都在加油站方便,但是有些因沒水沖,又髒又臭,其中有個加油站,有23人進去後,都作噁吐狀,全身其臭無比,害得其他人退避三舍,司機只得找個好地點,終於大家體驗了在浩瀚大戈壁下,以天地為帳,暢快解放!

  

    2015到達敦煌,敦煌古稱「沙州」,快到敦煌時沿途都是棉花田,清代以前敦煌種菸草,左宗棠認為棉花好種又價錢高,從此改種棉花;敦煌的綠地4%,漢人佔99.6%,敦大也,煌茂盛,敦煌意為盛大而輝煌。

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山

第八天(9/21


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 著稱於世。

    鳴沙山以沙動成響而得名,東漢稱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公尺,峰巒危峭,山脊如刃,人馬踐踏,經宿復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聲,輕如竹絲,重如雷鳴,此即「沙嶺晴鳴」。

    月牙泉位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葯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始稱月牙泉。面積13.5畝,平均水深3.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綿歷古今,沙不進泉,水不乾凅,鐵魚鼓浪,星草含芒,水靜印月,薈萃ㄧ方,故稱「月泉曉澈」。沙嶺晴鳴,月泉曉澈均為「敦煌八景」之ㄧ。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第一次騎著駱駝,沿路一支支駱駝隊交叉而過,好美的一幅塞外大漠風情畫,那感覺真是棒!駱駝是雙峰駝,有4個胃,可好幾天不吃東西,14天不喝水,腳長了一層像棉墊的,不怕熱。看著連綿起伏的沙丘,一望無際,好悸動!來到月牙泉旁,好多好多的遊客、駱駝,真像在趕廟會;在這還可玩滑沙,爬到高處俯瞰月牙泉,盡覽月牙泉一彎新月的奇特形狀,真是荒漠中一大奇景!

 

    1030依依不捨離開月牙泉,再回到「敦煌國際大酒店」梳洗一番,於1200準時離開,隨後來到「農家園」午餐,其為一座古色古香四合院建築,在此品嘗道地特色農家風味,聽著當地奏樂民歌演唱,親身體驗敦煌民間風情,真是一大享受!吃罷午餐,車行30公里至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舉世聞名的佛教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前臨岩泉,東向三危山。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至14世紀連續千年鑿窟造像不斷。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各個朝代,形成南北全長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個,其中有彩塑和壁畫的洞窟492個,彩塑2000多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木構窟檐5座。莫高窟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宏大,歷史最久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遺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綜合構成。洞窟建築形成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甕窟、佛壇窟、大像窟等,塑繪結合,彩塑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畫內容豐富博大,分為佛教尊像畫、佛經故事畫、經變畫、神怪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七類,壁畫的豐富內容曲折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和生活,精美的彩塑與壁畫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科技價值。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藏經洞,出土了414世紀的文書、刺繡、絹畫、紙畫等文物4萬餘件,其中文書大部分是漢文寫本,少量為刻印本。漢文寫本中佛教經典佔90%以上,還有傳統的古藏文、梵文、回鶻文、于阗文、龜玆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

    敦煌文書的發現是研究中國與中亞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文學、藝術、科技等主要資料。藏經洞發現後歷經劫難,大批敦煌文物與石窟中的一些壁畫和彩壁,先後被英、法、日、俄、美等國的盜寶者劫運國外,流散於世界許多國家的圖書館與博物館,這是「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本世紀初以來,以藏經洞出土文書與敦煌石窟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敦煌學」,在全世界興起,已成為當今國際上的一門顯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數百個石窟中,大概只開放幾十個供遊客參觀,並由專人帶領講解,在陰涼幽暗的洞窟中,看著一幅幅壁畫及塑像,雖有些已殘破不堪,但依舊震撼不已!

    

     於1610離開莫高窟,須往回走至柳園搭晚上8點多的火車,晚上就夜宿在火車的軟臥車箱中,我就像姥姥逛大觀園,生平頭一遭,搭夜臥火車至吐魯番,而一列車只有36位軟臥,一間4人,車廂蠻乾淨的,但火車轟隆隆的聲響,搞得一夜幾乎沒睡,好不容易於隔天早上600到達吐魯番。

第九天(9/22
    

     來到吐魯番一陣陣燥熱的風吹來,果真是「火州」、「風庫」,由於它位於天山南麓的盆地中,地勢低於海平面,因而氣候格外乾熱,吐魯番雖小,卻有四個中國之最,最低:低於海平面154公尺,最熱:49.5C,最乾:年平均降雨16毫米,蒸發600毫米,最甜:葡萄是世界上最甜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於吐魯番市東約45公里處,現存洞窟八十三個,其中有壁畫的四十多個,保存壁畫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窟群開鑿於麴氏高昌國(公元499640年)時期,唐西州時(公元640年~九世紀中葉)稱「寧戎窟寺」、「寧戎寺」,回鶻高昌時期(九世紀中葉~十三世紀)寧戎寺成為王家寺院。歷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十三世紀末這裡衰落為民間寺院,十五世紀中葉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最終廢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窟群中有供人瞻仰禮拜的禮拜窟,出家僧人靜坐修行的禪窟,紀念高僧存放捨利的紀念窟,和僧侶生活起居的僧房。洞窟形製主要有中心柱式、長方形縱券頂式,方形穹窿頂中堂帶回廊式三種類型,其餘大抵是由此派生或演變而來的。

    壁畫題材有「西方淨土變」、「涅槃經變」、「儒童受決經變」、「千手千眼觀音變」、千佛等,表現形式採用塑、繪結合的藝術手法,各種坐佛、立佛、供養菩薩像等,畫風富麗莊嚴,造型豐滿,明顯受到中原佛教藝術的影響,說明心將自古以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處,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

    舉世公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回鶻佛教藝術中最重要,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寶庫,一九八二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吐魯番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片的葡萄園,晾製葡萄乾的陰房,構成了農區的一大景觀。葡萄編綴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又離不開葡萄,有人說葡萄是吐魯番的圖騰,葡萄是吐魯番的靈魂,還有人說乾旱少雨的吐魯番並不缺水,水不是以水的形式,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的。

葡萄溝


    葡萄溝是一個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的峽谷,以色香味全的葡萄而名揚四海,也因其葡萄品種繁多,甘甜爽口而得名。葡萄溝不僅盛產葡萄,其它水果也讓人津津樂道,葡萄溝是葡萄的大觀園,當綠色湧滿這條峽谷時,它很像一條濃綠的大江在平靜的流淌;溝谷兩岸懸崖陡峻,峭壁疊嶂,溝下河邊山坡盡是葡萄架、葡萄田,四周是茂密的疊楊榆桃,有重重花果點綴其間,葡萄溝有葡萄田約300公頃,年產鮮葡萄ㄧ千萬公斤,葡萄乾達四五百噸,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被稱為「吐魯番綠珍珠」,在山崖絕壁的岩縫裡,有汨汨泉水湧出,滴泉成涓,清涼甘甜,在山腳下匯成水潭,成為火焰山一處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觀。

葡萄溝

葡萄溝小朋友



火焰山

    火焰山維吾爾語稱為亞勒坤,全長約100公里,寬約10公里,東西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部,最高峰海拔851米,形成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距今約2億年,出露的地層以侏儸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砂礫岩層和紅色泥岩為主。

火焰山

    火焰山上寸草不生,夏季地表溫度可達70C以上,在陽光長時間的照射下,紅色的山體熱浪滾滾,蒸騰繚繞,恰似烈焰在燃燒。南北朝時名為「赤石山」,唐代稱「火山」,明初始稱「火焰山」,明代吳承恩途經此山,號稱「八百里火焰」,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層神奇色彩,成了一座名聞天下的奇山。

    

      於葡萄溝品嘗當地的瓜果,葡萄、哈密瓜、西瓜等,地陪說,維吾爾族有一怪,就是他們老大爺喜歡戴綠帽,看了後,還真是有這麼個回事哩!1200離開,前往「蘇公塔」。

 

    蘇公塔名為「額敏和卓報恩塔」,是吐魯番郡王於1778年所建,塔高37公尺,全部以磚砌成,蘇公塔旁有座清真寺,大夥都進入參觀。


額敏和卓

    額敏和卓(16941777)清代吐魯番人,維吾爾族。生前乾隆皇帝為其畫像御制賛詞。一生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曾率眾抵禦准葛爾部侵擾,在瓜州屯墾自救,參加了清軍平定准葛爾部達瓦奇叛亂,南疆大小和卓叛亂等軍事行動,功績卓著,先後被清王朝晉封為札薩克輔國公、鎮國公、貝子、貝勒、多羅貝勒、郡王。

蘇公塔

    
    參觀完蘇公塔前往午餐,之後便回飯店休息,因吐魯番中午蠻熱的,都不活動的;於1630才又離開飯店,前往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雅爾乃孜溝中,修建在一個平面呈柳葉形的河心州上,長1650米,最寬處約300米,四周崖岸壁立,被ㄧ道約百米寬、30米深的河谷環繞,形成天然屏障,現存遺跡大體是唐代鼎盛時期的規模,台地西北部是一片唐以前的古墓地,建築物其中在台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範圍內,東南兩面各有ㄧ個城門,西面有ㄧ便門。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城市建築有二個顯著的特點,ㄧ是沒有城牆。其次大部分建築物包括寬大的街道,都是從原生土中掏挖出來的,城內佈局可分為三部份,貫穿南北的中央大街,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部份,大街北端是ㄧ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以它為中心構成了北部寺院區,東區南部有ㄧ所氣勢宏偉的官署衙門,城北有ㄧ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

    交河故城歷史悠久,文物豐富,1961年公佈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是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08年至公元450年為車師前國的首府,公元450年至640年為交河郡置所。唐代於公元640年設交河縣,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也設在這裡(640658),9世紀中葉以後為回鶻高昌國交河洲,13世紀末毀於戰火。

    這裡陳列展出的是交河城內及其周圍的雅爾湖泊石器時代地點,車師王陵、溝西墓地、雅爾湖千佛洞等處出土的歷史文物,從不同側面再現了交河城昔日風貌。

    登交河故城看殘垣斷壁,濃縮過往盛衰,那高聳的城牆,讓人感受到昔日兵戎相殘,戰爭頻起時,居高臨下,設關此地的重要性。於1830離開,前往「坎兒井」;為了避免渠水蒸發,創造了「坎兒井」,堪稱「地下運河」。簡單說坎兒井的工程,就是在山坡上地下水富集區至綠洲之間的戈壁灘上,先挖一排豎井,然後,井與井之間再開挖平洞貫穿,形成了地下河,引來了生命之水,不受烈日直接照射,減少水分蒸發,而得以保留水源。


坎兒井

   坎兒井是炎熱、乾旱地區人們尋找水源、保護水流的一種偉大創舉。

    吐魯蕃地區地表溫度達80度以上,年降水量16毫米以下,而蒸發量卻高達三千毫米,為了解決用水和防止水分蒸發,先輩們發明和創造了坎兒井。

    坎兒井由鑿井、暗渠、明渠組成,全靠人工挖掘。目前,吐魯番地區有坎兒井一千餘條,總長5000餘公里,出水量3億立方米,約佔吐魯番地區供水量的百分之三十。

    吐魯番坎兒井是與萬里長城、大運河齊名的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之ㄧ,遍佈吐魯番盆地,縱橫交錯的坎兒井像地下長城,像運河源源不斷地將天山雪水,送吐魯番綠洲。坎兒井滋潤了火洲的果園、農庄,養育了勤勞、善良的吐魯番各族人民。


    
      晚上晚餐後,於2130在葡萄藤下欣賞維吾爾歌舞表演,整個現場透露出快樂的氣氛!

第十天(9/23
    

      早上於910離開吐魯番,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途中會經過聞名中外的達坂城,達坂城是個小鎮,卻因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廣為傳唱,而名氣響亮,但近來因高速公路未通過,已漸漸沒落了。隨後可以看到一群風力發電的風車,很壯觀!

 

    1200來到烏魯木齊,其蒙語為「美麗的牧場」,以前稱為迪化(啟迪教化),最高層樓有36層,五星級酒店有七家,肯德基於2002年第一天營業額為100萬人民幣,第二個星期開第二家,二年內開了七家。於1220到達「紅山公園」,是烏魯木齊的象徵。


紅山公園

    紅山地處市區中心,烏魯木齊河東岸,海拔高度910.6米,紅山西端斷崖3呈赭紅色,故稱紅山。紅山頂上的寶塔建於1788年,塔高10.6米,為六面九級青磚實心塔,傳說烏魯木齊河連年水災,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當時的督統尚安請准修建寶塔,期望鎮災鎮水,以保城安民。紅山寶塔歷經200多年的風雨變遷,至今完好無損地矗立在懸崖峭壁上。

    紅山公園總面積566畝,綠地面積501.6畝,綠化覆蓋率達95.3%,公園主要景區有:塔映斜陽、古樓攬星、虎頭赤壁、臥龍噴泉、石碑英烈、双鹿迎賓、佛廟雲煙、吉壇遙祭、紅山瀑布、林中道路、南湖泛舟、奇妙生肖、太白崖洞、電腦噴泉、攬秀圖、綠化石雕等十幾個頗具古典傳說又含現代文明的風景點,登上紅山頂,可遠眺天山雲峰,鳥瞰烏魯木齊市繁華壯觀的現代化市容市貌。

紅山公園

紅山公園

紅山公園

    
       紅山公園現已成為首府第一座夜景公園和人文公園,公園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双A」旅遊景區的稱號,2003年榮獲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每年接待近六十萬人次的中外遊客和四海來賓。


南山牧場
     
     於1300離開紅山公園前往午餐,吃罷午餐、則前往離烏魯木齊市約70公里的「南山牧場」。於1530到達南山牧場,山腳下有氈房散落在草原上,哈薩克姑娘在氈房外迎接我們,大夥則進入氈房中作客,品嘗小餅乾點心及奶茶,也可在牧場上騎馬馳騁。由於天氣蠻冷的,因而沒人騎馬,於1630離開,前往酒店,今明兩晚住的酒店為「華凌大酒店」,為五星級酒店,是絲路之旅中最棒的旅館。

南山牧場

南山牧場

南山牧場

第十一天(9/24
    
     早上855離開華凌前往天山天池,車子行駛110公里,於1000到達天山天池。

天池

    天池位於阜康縣境內的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東距烏魯木齊110公里,海拔1980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山上有以雪嶺雲杉為主的200多種植物,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1500米,水最深處約105米,面積4.9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雲杉、塔松漫山遍嶺。天池東南面是雄偉壯觀的博格達主峰,海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暟暟銀光與天池瓦藍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王母廟
    

       天池傳說是西王母的住所,西王母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下凡來在此安營札寨。1994年政府撥款修築公路,天池成為著名旅遊勝地。1971年郭沫若遊天池,被天池美景所吸引,感慨賦詩曰:「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1982年天池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現在旅遊設施更趨完善,成為中外遊客進疆旅遊的必到之地。 

    1250離開天山天池,前往天池下餐廳午餐,隨後又去大會堂觀賞及採購玉,大夥極盡所能大開殺價,不知是殺的人高興,還是被殺的人歡欣。隨後前往「國際大巴札」,巴札就是趕集的意思,所販賣的東西可說是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大家在此盡情的採購。旁邊還有一家蠻大的「家樂福」及「肯德基」,我與一位從美國來的大姐一起去逛「家樂福」,而它的置物箱是用條碼感應的,我們二人都是第一次碰到,害我們搞了半天,還摸不著頭緒哩!

大巴札

大巴札

大巴札

大巴札


    晚上已是絲路之旅的最後一晚,領隊安排吃新疆道地有名的「烤全羊」,小羊烤成香酥的咖啡色,還綁了紅色緞帶,煞是好看!品嘗著無羊騷味的羊肉,大家互敬珍重聲中,為絲路之旅畫下完美尾聲。

烤全羊

第十二天(9/25
   
      一早600早餐,645離開華凌,710到達機場,撘乘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班機前往香港轉機回台灣,結束了這難忘、知性12天的「絲路之旅」!

後記

1、這漫長的絲路之旅,經過河西走廊全長1200公里(蘭州320公里武威240公里張掖220公里酒泉22公里嘉峪關490公里敦煌),其中還走蠻長的312國道(有5200公里是全世界第二大公路)。原以為都會在茫茫大戈壁上「方便」,結果只那麼唯一一次而已,因沿路都有加油站,只是加油站的廁所不是很乾淨,但大都還能接受,進入前可戴口罩,或是閉氣一下,有些人則擦擦萬金油等,去去臭味。


2、大陸的進步是「跳躍式」的,連烏魯木齊家樂福的置物箱都是用條碼的;原以為絲路應還是很原始、大荒漠的,但是卻不是如此,沿途的高速路已建的差不多了,一路可說是「暢通無阻」。


3、大陸的領隊、地陪,個個打扮時髦,專業的講解,真是比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我們要效法學習的。



PS:恩仔的「絲路之旅」共寫了18000多字,說真格的,就是親身出遊的人,大概還沒能知道這麼詳盡哩(恩仔是用了心的);這每年一次的出走,讓我見識、感受生命中的奧秘、悸動,千言萬語期待明年不同凡響的旅程。

https://suan1219.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4298.html

走一趟古今絲路塞外大漠風情〈上〉 2004/9/14-25

PS:更多內容請參閱:

Blog恩戀山情

Facebook恩言峰語

健行筆記:陳素恩

Instagramanchen1219

沒有留言: